简介
这篇文章是为想借助 ZK 协调服务,创建分布式应用的开发者们准备的。它包含核心概念和实践两部分。
这篇文章的前四部分抽象的讨论了 ZK 的一些概念。这些概念是理解并使用 ZK 所必须的。由如下几部分:
- ZooKeeper 数据模型
- ZooKeeper 会话
- ZooKeeper Watches
- 一致性担保(Consistency Guarantees)
接下来的四部分提供了实用的编程内容:
- 创建节点:ZooKeeper 操作指南
- 绑定(Bindings)
- 程序模型和简单示例[官网并没有展示,让自行查找]
- 常见问题和解决
绝大部分内容可以当作独立的参考材料。然而,在开始编写 ZooKeeper 程序之前,你应该至少阅读ZK数据模型和基本操作章节。
ZooKeeper 数据模型
ZooKeeper 拥有一个有层次的命名空间,跟文件系统很像。唯一的不同是,ZK 中的每个节点既能记录数据,又能拥有子节点。好像是允许文件能当作目录的文件系统。到节点的路径总是以 / 分割的绝对路径,没有相对路径这回事。【之后官网给出了路径名的一些限制条件,个人感觉就跟学编程语言时的变量命名规则一样,知或不知都无妨。】
ZNode
ZooKeeper 目录树中的节点被称为 Znode。Znode 维护着一个包含数据改变的版本号、acl 等组成的 stat 结构体。版本号和时间戳允许 ZooKeeper 验证缓存和协调更新。每次 Znode 数据更新,版本号都会增加。例如,当客户端获取数据时,它同时也会获取数据的版本。当客户端删除或更新数据时,必须提交这个节点的版本。默认情况下,如果提交的这个版本号不与当前版本一致,更新就会失败。